7月16日至18日,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第三届大会在京举行。本次大会以“健康无处不在——可持续发展的2030时代”为主题,设置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实现全民健康”和“创新促进健康”三大板块议题。
分别看,本地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1%;外来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4.7%,其中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4.5%。
在“健康城市市长论坛”后,德国外交部全球健康大使、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前办公厅主任施贺德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专访。
他表示,在论坛上听到许多让市民的生活更健康、让城市更加健康的案例,听到这些城市如何降低污染、变得干净。这些地方还修建了很多公园,人们可以在其中散步或者锻炼身体。
谈及目前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发展比较快的领域,施贺德提到,中国在很多药品的生产领域已经走在前面。另外,中国在数字健康领域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领先的。
“我们看到在中国的一些偏远地区,高水平的医生很少,但是通过数字健康技术,利用摄像头,当地基层医生就可以问诊并开药。”他说,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也让许多国家获益。
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健康挑战之一是人口老龄化
NBD:您认为当前人类面临哪些全球性的健康挑战?
施贺德:这个问题非常重要。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健康挑战之一是人口老龄化,社会正在快速变老。这意味着有更多的老年人,相比之下年轻人更少。这有两个原因,一是我们的寿命越来越长,二是出生率降低,年轻人相对更少了。因此,社会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
现在有预测显示,预计到2050年,人类大约有一半的人口将依赖年轻人来照顾。这意味着每一个老年人都需要至少两个处于劳动年龄的年轻人来照顾。这表明我们需要不同的方法和系统来照顾老年人,确保他们有一个健康的生活,并确保他们不会因无法出门且无人探望而感到孤独。
这就是我们现在必须提前做计划的地方,我们必须以不同的方式建造城市。必须以使所有人都能轻松进出的方式建造房屋,周围要有他们可以吃饭的餐馆,因为许多老年人没有办法在家里做饭,要有他们可以得到医疗护理的卫生站,至少附近能解决他们需要处理的大部分事情,我们还需要确保老年人有安全的空间可以行走和生活。因此,这些都是世界各地要进行的重大改变,并且需要技术,要建立这样一个体系要很长时间,然后才能为所有人所用。
NBD:在推动全球健康治理体系变革的过程中,您如何看待多边主义的作用?特别是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如何加强各国的信任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健康挑战?
施贺德:国际合作在卫生领域至关重要,不仅为了抗击大流行病,还为了创造一个人们能够健康生活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每个人都有足够的食物,生病时都能有药物治疗,世界各地的儿童都能接种疫苗。除非我们分享这些信息、药物和物资,否则总会有人受苦,这对每个人都是不利的。
现在,在大流行病方面,尤其需要我们一致行动。各种病原体都可以引起大流行病,它们不会在边境停止,也不会在城市之间停止,它们会迅速传播,蔓延到世界各地。除非我们在早期就收集正确的信息,将其与不同国家分享并从中学习,然后建立起防护体系,这样它们才会消失。
应对非传染性疾病需要健康的生活方式
NBD:您认为下一次大流行病一定会到来吗?在未来,我们能否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来遏制大流行病?
施贺德:毋庸置疑,下一次大流行病一定会到来。我们应该构建一个使世界变得更加强大的系统,通过各国建立的健康系统来增强每个国家的实力。与此同时,国家之间的合作也至关重要,这样才能确保信息快速交流、尽早阻止流行病,这很关键。我们越早阻止流行病,就越容易摆脱它,继续正常生活。
NBD:面向2030年及未来,您认为全球健康领域最需要关注的新议题是什么?您又有哪些前瞻性的建议或愿景想与我们分享?
施贺德:我认为一是要为大流行病做好准备。二是为应对人口老龄化,为老年人的特定需求做好准备。
第三个已经开始了,并且这一趋势发展非常快,就是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这主要是因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吃的食物不健康,缺乏锻炼,吸烟、喝酒,这些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导致癌症病例大幅增加,我们必须要应对。
要解决非传染性疾病问题有两种方法可以考虑:一是必须确保人们过上更健康的生活,这意味着健康的饮食、足够的运动,以及给那些真正需要的人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这要尽早开始。
二是创新,我们需要全球合作,以确保有新的药物。特别是在癌症领域,那里有很多有趣的创新模式,但需要将这些知识整合在一起,并在临床试验中加速炒股票配资,以确保这些药物被开发到可以每月、每年提供给人们的程度。我们行动越快,就能挽救更多的生命。